2010年10月6日,雨已停歇。賽前降下的大雨過了五局漸小,到了現在,雲已散去。時間是晚上的八點半,看臺觀眾三三兩兩,加油聲浪稀疏零落。這場比賽是2010年中華職棒最後一場例行賽,交戰雙方一隊已經確定是下半季冠軍,另一隊則確定確定墊底,球迷無心於此相當正常,若不是在全年只有安排9場比賽的屏東球場交手,恐怕還不見得能湊到接近2500人入場。八局下半,兄弟換上葉詠捷,曾豪駒在一壘,黃龍義在打擊區。今天黃龍義以左外野手出賽,擔任先發第四棒,前三次打擊的成績分別是:4球三振、3球三振、1球打到左外野出局,兄弟投手群到目前總共用了76球,黃龍義只消耗了其中8球,看到高球就揮空、看到外角就揮空,連一首加油曲都吹不完。現在熊隊以1分差領先,如果沒什麼意外,這會是黃龍義本季的最後打席。該怎麼說呢?就是……不知道該不該要有所謂,這場球贏或不贏不會改變整年比賽的結果,黃龍義就算連續兩局打出安打,打擊率也不會爬回.2字頭。就這樣結束,讓人心有不甘,可是不這樣結束,又能怎樣?葉詠捷的第一球沒投進好球帶,黃龍義的棒子稍微動了一下,沒揮。第二球往外側走,黃龍義猶豫了一下選擇出棒,打成一壘方向界外球,王金勇追了過去,把這一球接進手套。黃龍義在打擊區看完結果,低著頭回休息室。.183,這就是黃龍義2010年的最終打擊率,不知道該不該苦笑著說「至少比身高還高」。黃龍義的2010年球季就此結束,之後張家浩擊出三壘方向界外球成為2010年La new熊最後一個出局數,曾兆豪則在比賽最後一個人次登板,在球迷一片罵聲下創造個人單季出賽70次的紀錄,用兩球解決陳智弘,是2010年La new熊季賽的最後一個投手。在那個時候,應該沒人想到過沒多久,上面那段敘述裡的「2010年」可以全部拿掉。我想說一個故事。一個鯉登龍門的故事、一個神龍點額的故事,一個會讓人覺得餘韻或許不是這麼好的故事。這個故事不會中立、不會客觀,
PM娛樂城
會有很多的情緒,因為,在那時候、那年、那一天,我深陷其中。該從哪裡說起呢,先從鯉魚開始吧。 黃龍義的壘間破壞力也相當驚人 CPBLTV截圖 臥泥鯉魚是經常在泥裡打滾的魚。不起眼,一抓一大把,而且滿身土味。即使有著「鯉魚躍龍門就能登龍升天」的傳說,很多鯉魚還是一日鯉魚,終身鯉魚。像什麼呢?像在臺灣職棒早期那些沒有得到正確教練指點的球員,他們一個一個有著良好的基礎技術,卻沒碰到適合的教練,於是乎只能憑著天分在職棒圈裡摸索。他們的天分被逐漸磨去,變成打不出成績的平凡球員,最後沒能留下更多記憶就黯然離開職棒舞臺。養成這檔子事情,中華職棒過了30年才剛剛開始起步,更別提草創年代。黃龍義的名字裡有個龍,在書寫他的故事的時候,經常會用「龍」當標題,若是把時間退到他開始進到職棒的那幾年,要說他跟龍能扯上什麼關係,大概就是「第一年進來是龍種,後來慢慢變鯉魚」。不起眼,一抓一大把,而且滿身土味,說難聽點,就是沒救了。黃龍義早在2001年就投身職棒,2003年隨著兩聯盟合併,被分配到第一金剛。認真說,在非La new時期的黃龍義,
娛樂城註冊送現金
存在感真的很稀薄。這三年黃龍義都在環境不佳的球隊打滾,2001年臺灣大聯盟經營已經出現危機,之後被分配到的第一金剛則是高層對如何經營棒球一無所知的球隊。高層不能讓球員安心,球員的表現就會荒腔走板,中華職棒三十幾年來已經上演過不少類似的戲碼,在這種狀況下,不管再怎麼有天分的球員也很難嶄露頭角。眾所周知,在整個1990年代,臺灣棒球圈的最大傳染病叫「恐懼三振癥候群」。當年的打擊指導的大原則是「先講求不被三振,再尋求安打」。在此原則下,臺灣棒壇量產出一批又一批在兩好球之後會忘記下半身,前導手提前打直又延遲揮棒的打者。前導手提早打直反而會讓打者失去球棒控制,加上把球跟進來又要求最短揮棒軌跡,結果就是打者會被三振的還是會被三振,而且還會量產往反方向滾的滾地球。當代的球評、球迷、教練和球員都認為往反方向打的滾地球可以協助推進,當然也不覺得這種打法有什麼問題。這種揮棒方式被棒球界的先進大德稱為「鳥碰流」,在打擊的時候除開某些不聽話或是被授權可以不聽話的打者,其他打者在走到兩好球之後就是鳥槍碰碰。很明顯,黃龍義不屬於不聽話的打者,也不是被授權可以不聽話的打者,於是乎他跟其他人一樣,在兩好球以後忘記下半身的存在,雙腳黏在地上上半身擺出各種扭曲的姿勢,只求球棒能碰到球。如果你曾經記得黃龍義在業餘時有多風光,這般場景看起來就有多不堪。現在寫到黃龍義,十位作者大概有十位會提他在業餘時期曾經連七打數全壘打,不過至少在職業時期,他本人並不愛被提起這件事情。雖然不知道真正理由是什麼,若是將心比心,想想當年在業餘的意氣昂揚,對照在職業前期的落魄苦境,誰也不願被提起當年勇。黃龍義的打擊天賦在生涯前三年不停消磨,他在職業生涯第一年能還打出.176的純長打率,即使不稱大砲也還算長槍,到第二年這個數字就銳減為.103,第三年再跌到.060。而打擊率也從.271、.230掉到.226。每一個在職棒完蛋的那些「鯉魚」都是這樣的,就像前面講的一樣,被選進來的時候都以為是龍種,第一年發光一下,第二年開始逐漸向下臥泥啃土,變成一抓一大把的普通球員。然後……2004年,隨著球隊換老闆,黃龍義的命運也被大幅度改寫。在這一年達達集團董事長劉保佑橫空出世,接手風雨飄搖,戰績乃至於球員成績看起來都令人絕望的第一金剛。一上來就出手闊綽:聘請大廚做菜、全隊高規格體檢、移地臺東春訓兼泡溫泉等諸多優惠待遇,令許多球迷高呼過癮,
娛樂城體驗金
也希望自己的老闆能與之看齊。能把「沒錢不要玩職棒」說到讓人拍手叫好而不是感覺厭惡,大概也就僅此一位。比這些外在環境改善更重要的,當屬2004年上半季的大田卓司團隊。我可以很果斷的說,沒有大田,沒有後來令人望而生畏的核彈頭黃龍義。大田卓司的存在感與任職長度不成正比,
老子有錢娛樂城
他在2004年一月份確定接手La new熊總教練,該月份中旬來臺到六月中請辭,帶領這支球隊的時間僅有150天,如果算上季賽則是100天。然而La new熊這支球隊的精神骨架,可以說完全由他打造。他所留下的各種名言如「練習是不會騙人的」、「第六名的球隊如果練得和第五名一樣多,根本就無法比賽」至今仍然被球迷銘記。而更重要的是,他從日本帶來的整套打擊觀念。認真說,大田卓司並沒有帶來劃時代的嶄新概念,依照潘忠韋的說法,大田指導的重點是「重心保留、全身力量運用、連結順序正確、軸心完整不傾斜、擊球點固定」。這一系列敘述說穿了就是把重心留住全力揮棒打球,而不是放任打擊姿勢扭曲變形只想用球棒碰球。從任職時間來看,無論是總教練大田,還是打擊教練二宮應該都沒有太多時間對黃龍義的揮棒做更多結構性修正。從鳥打黃龍義,到能打黃龍義,真的就在一念之間。 外角揮空還是留住重心而不是全身向前就是2004年最大的改變 CPBLTV截圖 登龍2004年上半季黃龍義敲出7支全壘打,下半季因傷勢困擾,僅多敲出3支全壘打,然而整年結算下來的10發全壘打,已經是他過去三年職棒生涯全壘打數的總和,而且一口氣打了3支首局首打席全壘打。雖然因為球隊整體戰績不佳,
BU娛樂城
加上打擊率僅有.241因此沒有得到太多的新聞版面,不過「La new有個核彈頭」這件事情已經在球迷間傳開。前面說過,大田團隊沒有對黃龍義的揮棒做結構性調整,這個問題將要留到2005年,由美國來的打擊教練梅洛克(Madlock)來解決。梅洛克來到臺灣也留下兩句讓我印象深刻的名言,第一句是至今仍然膾炙人口的「Good swing, right contact point, then long ball」(良好揮棒加上正確擊球點就等於長打),另一句是在訪談裡說到的「我不希望這些球員有很多的全壘打,但是他們要有很多的二壘打和三壘打,而且把球打到球場的每個角落」。這位現役時期就以簡潔揮棒屢次奪下國聯打擊王好成績的打擊教練,來臺之後為La new熊的打者做出各種修正,其中變動最大的當屬黃龍義。然而,在2005年上半季,La new熊打擊狀況未能有明顯提升,球隊連敗不止,打擊率也僅以.248小勝中信,在六隊中排行第五。此時球迷之間耳語紛紛,認為這個洋教練大概沒什麼用,僅有少數專業先進認為梅洛克的改造是有用的,只是需要時間來兌現。梅洛克真正對球員進行結構性揮棒修改只有兩位,一個是過去一直被認為只能靠著手套佔住本壘板的陳昭穎,另一個就是去年恢復自信之後長打能力大幅提昇的黃龍義。在上半季黃龍義的長打力不升反降,去年最差還有.105的純長打率在2005年上半季進一步下滑到.085。由於這一年黃龍義的打擊率首度突破三成,上半季打完結算之後正好來到.301,讓大家不免覺得黃龍義是不是在朝「典型的第一棒」發展?在當年,第一棒是不用管長打力的。當時被認定最好的第一棒大概是:林易增、黃甘霖、楊松弦這一類打者,有速度、會盜壘、打擊率高,至於長打力則是贈品,有就當賺到,沒有也很好。就在眾人這樣想的時候,黃龍義在梅洛克的指導下,完成了一次極為艱辛的改造:在打擊教練的指導下,黃龍義的揮棒從過去直達最短距離,從側面看來會有一個勾勾的揮棒轉化為緊緻的水平揮棒,用一些些全壘打率來交換更多的長打。他2005年下半季的全壘打率從2004年上半季的3.59%下降到3.03%,保持著三成以上的打擊率,並且在此同時純長打率卻逆向上升到.164,真正做到梅洛克說的「要打到球場的每個角落,有很多的二壘打和三壘打」。也是在這一年的下半季,La new熊一改上半季趴趴熊的樣貌,在下半季靠著猛烈的火力打出聯盟最高的26勝,甚至一度問鼎下半季王座。以前暴力熊打線都是La new球迷自己吹的,現在暴力熊打線是實際存在的,澄清湖畔的黑熊,即將席捲天下。 後退接球之後精準往內野送,黃龍義的外野守備功力可說是當年中職第一。影片來源:Youtube。 雷鳴鯉魚化龍。2005爆發性的成長讓黃龍義獲得參加中華隊的機會,不過這次的經驗並不是很美好,同時也影響他2006年上半季的表現,到下半季,黃龍義才算真正找回核彈頭的身手。這份火燙的手感一直延續到總冠軍賽,在爭奪氣勢的第一戰,La new熊靠著黃龍義在五局下棒打統一王牌投手潘威倫,從2分落後變成一口氣追平,最後才有石志偉打出再見安打的機會。在第四戰來到九局上,也是由黃龍義在滿壘兩出局敲出打破平手僵局的安打,終於讓La new熊奪得隊史第一冠。從大田卓司說「進入A級球隊需要三年時間」到劉保佑的「今年要打滿108場比賽」,真真是過了三年,La new熊超越大田卓司的期望,在六隊中脫穎而出摘下總冠軍,在亞洲職棒大賽氣走三星獅,最終雖未摘下冠軍,對抗日本火腿的表現已經令所有人刮目相看。La new熊是強隊。這句話已經無庸置疑,就跟黃龍義是強棒一樣無庸置疑。飛龍騰空,然而,前方隱隱聽見閃電雷鳴。烏雲群聚之前總有徵兆,2005年給La new熊全隊帶來極大轉變的梅洛克在年底不續約,這件事情在當時的網路興起一陣論戰,吵著吵著,就有人跳出來說「就我所知,球員都覺得洋教練什麼都沒教,打擊都是蔡榮宗在指導」。梅洛克真的什麼都沒教嗎,黃龍義等人打出來的好成績,都是蔡榮宗的指導嗎?各位可以先記下這個問號,因為之後我們會看到答案。至於在那當下,球迷分成「相信梅洛克有用」和「相信地下打教存在」兩派互相爭吵,最後不了了之。梅洛克的不續約對黃龍義打擊的發展影響深遠,只是在那個時間點,我們對此還一無所知。另一件事情則是2005年也是中職連五拉五的第一年,由檢察官大張旗鼓跑到球場帶走陳昭穎開頭,有個不祥的黑點逐漸擴大,只是隔一年的總冠軍沖淡了這一切。先回到黃龍義,黃龍義在2005年徹底改造成具有緊緻水平揮棒的打者,然而梅洛克仍然沒來得及修正他的兩個問題:第一個是黃龍義的揮棒還是沒辦法對抗內角高的速球,第二個他的選球無法應對對於外角低的變化球。外角低的變化球依照某些先進所說,是可以用跨步時不是朝前跨而是朝一壘方向跨來增加些許揮棒涵蓋範圍應對,對內角高的速球則需要進一步減少揮棒半徑。沒有梅洛克,蔡榮宗,或是被球迷點名的某某地下打教有能力修正這個問題嗎?不管怎樣,這兩個弱點對於06到08年的黃龍義看起來不會造成致命的困擾,在這段期間黃龍義可以說就是中華職棒中外野手的代名詞。各隊的中外野手要嘛就是打擊率過得去可是長打力欠奉、要嘛就是戴著手套上打擊區、要嘛就是根本沒有合格中外野手只好找角落外野來串場。如果要說到在外野攻守俱佳,受到自家球迷熱愛,被其他球迷妒恨,那就真的只有一個黃龍義。La new熊06年獲得總冠軍、07年在總冠軍戰不幸落敗、08年有挑戰賽可打,卻被兄弟直落三打敗,無緣總冠軍賽。La new熊是強隊,應該還是強隊,只是一直在走下坡。時間到了2009年,La new熊終於擠不進總冠軍賽,也在這一年,黃龍義開始迎來生涯的低潮期。高峰已過,只剩墜落。 09年的球員卡,背後紀錄著黃龍義從潛沈到高飛的成績 Photographed by my hTC U12+ 點額大家應該對「登龍」不陌生,或許很少人聽過「點額」這個詞。我們都說,鯉躍龍門就能升天,那麼,那些沒跳過的鯉魚呢?沒跳過的鯉魚就一頭撞在石頭上,這就是「點額」。理論上來說已經飛升的神龍不會點額,不過,一旦閃電雷鳴、驟雨交加,即使是騰雲而起的龍,也會從空中被擊落,撞個頭破血流。前面說到2009年,這一年是洪一中第一王朝的最後一年。在這一年,黃龍義外角和內角的弱點被特別針對攻擊,加上新秀從二軍出頭開始瓜分他的出賽數,使他的打擊率從前一年的.308驟降到.228,雖然還有9支全壘打,長打率也站得住,過去鐵打不動的中外野地位已經開始搖搖欲墜。在這一年底,中華職棒連五拉五的簽賭案終於進入最終章:兄弟象隊也被扯進簽賭案。如果有一點資歷的球迷,應該聽過傳說中的「AB名單」,江湖謠傳兄弟象老闆手中有一份名單,這份名單紀錄著有可疑行為的球員,如果有一個知名球員被開除以後沒被兄弟接觸,那大家就不免會懷疑他上了AB名單。這份「AB名單」將會在不久之後在法院上認證真的存在,問題是即使如此,也保護不了兄弟。我不想在這裡討論太多簽賭案的細節,只是想說,從2005年陳昭穎被檢察官帶走開始,這連五拉五裡,除開2008年米迪亞以外,每次La new熊都有分。2005年陳昭穎被帶走,2006年投手教練林光宏疑似涉入簽賭、2007年被捲入中信鯨事件的幾位La new球員當時還被當成拒絕誘惑的典範,到2009年就發現原來只是道不同不相為謀。對此,我還真不知道該說什麼。La new熊是一支認真經營的球隊,La new熊是一個有好老闆的球隊,然後差點每次在簽賭案裡都有人被掃到,讓我有點想問,如果認真經營和隨便經營球員給的回報都一樣,認真經營球隊到底有什麼意思?場外一時狂風暴雨,La new熊的聲譽也驟然落地,開季之前陳峰民被帶走,是給2004年以來的熊迷最沉重的攻擊,幾乎我所認識的老熊迷都在這波震盪中撒手離去,不是不再看棒球,就是不再看中職。不管球場外發生什麼事,時間總是會往前進,只要聯盟還在,職棒永遠會有明年。就在這樣的狀況下,La new熊迎向2010年的開季。在這一年,洪一中因為2009年戰績太差去職負責,和在二軍的蔡榮宗交換位置,也在這一年,MB210席捲中職。接著故事回到開頭,同樣是在前一年遭到重大打擊,主力球員幾乎一空的兩支球隊,兄弟象高高興興的邁向總冠軍賽,La new熊悽慘落魄的墊底。認真說,在這一刻我只想問,劉保佑過去的付出到底算什麼,又到底得到了什麼?在很多年以後,偶爾還是有機會看到劉保佑在球場上對球迷說話,一提到簽賭,他仍然憤怒不已,作為一個從2004年一起跟著La new熊起伏的球迷,我是真的非常能體會那種感覺。至於黃龍義……嗯,還記得前面提到的「洋教練什麼都沒教」事件嗎?傳說中2005年的地下打教蔡榮宗沒能拯救黃龍義的打擊,在這一年,他掉到加入職棒以來的最低潮,打擊率以.183做收。至於中外野的位置則被石彥緯和詹智堯分食,他在中外野的出賽落到第三。幾年前還有的風光,突然之間就成為過去。如果你還記得最前面那場比賽,那場比賽就是整年下來黃龍義打擊的縮影:看到高球就揮、看到外角球就揮,不是打到球死掉就是揮空死掉,這都是他2005年改造時留下來的弱點,從來沒有克服過。在這一年的11月8日,La new宣布將與桃園球場簽下10年合約,這支球隊從La new熊變成La new不是熊;同月18日,球隊宣布釋出黃龍義等球員,可是在21日的釋出名單裡沒有黃龍義,最終在12月8日才確定因和興農的交易破局,所以還是要釋出黃龍義。在和某些球迷討論的時候,我總是會說「職棒要看長期,因為職棒永遠有明年」,然而2010年的11月,我只是不停的想起下面這段經文: 職棒永遠有明年,是因為聯盟存在,職棒就會存在,可是有些人,有些球隊,就這樣,說不在就不在了。神龍點額,撞不出一點火花,黃龍義離開了球場,La new離開了高雄,如此無聲無息,澄清湖球場會度過幾年晚上並不會經常開燈的日子,之後換成紫色照耀全場,湖綠色的記憶則逐漸遠去,消失在高雄的夜風裡。故事,就這樣結束了。 看到黃龍義上場開球,就有一種「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的感覺。影片來源:CPBL youtube 頻道。 餘談說實話,黃龍義不是很好的第一棒。說他不是很好的第一棒,是因為他的三振四壞比一直落在接近3的那邊,他容易被三振、選不太到四壞,上壘率都是靠打擊率撐,狀況好的時候誰都抓不住,狀況不好的時候隨便都被能抓住。當時比較有「靠著穩定選球上壘」感覺的球員應該是蔡建偉,生涯BB%是高於聯盟經常性平均的9.75%,然後SO/BB是1.77。問題是他的打擊率一直不夠高,四壞感覺不是選來的而是等出來的,又經常愛把球打進場內結果死掉。感覺是一個可以養,可是沒養出來的第一棒,然後黃龍義就靠著他的打擊率站住第一棒的位置。黃龍義到生涯後期的打擊落差主要是弱點一直被攻擊,他的球棒控制沒有之前這麼好,也換了一套打擊策略,如果要問是什麼策略,就是跟以前一樣,延遲揮棒。延遲揮棒讓他有時間多看一點球,所以他的BB%回升到9開頭,可是這卻是等球等來的。把球跟到裡頭,打到高球就會往上噴,對於外角變化球則是根本沒辦法,因為已經開始產生變化了,就算把球棒推到最外面,
多寶彩票
揮不到的還是揮不到。結果就是回到之前說的,越怕三振就越打不好。如果黃龍義能再碰到好一點的教練,可能故事又會不一樣,不過想想,那是2010年,中華職棒能看的打擊教練都還沒上臺面,洋教練來了可能又要重演「洋教練什麼都沒教」的故事,即使你觀察到選手的揮棒已經產生質變,還是會有人告訴你「洋教練什麼都沒教」。該怎麼說呢?說,在球迷和球員很有隔閡的那個年代,BBS論壇上總有很多人會擺出一副「我跟球員或球團有特別關係」的樣子,神神秘秘的告訴你「事情不是你們表面上看到的這樣」,然後球迷就很容易相信。事到如今,已經是Facebook的年代,以前那些很難在網路上接觸到的球員,一個都比一個還要好找,雖然「看一個影生一個兒」的湊熱鬧個性還是沒變,那種「其實我是球員的誰誰誰,我知道內幕」的人,已經是過去的陳跡了。最後,我想這樣結尾:很多年以後,我偶爾還是會碰到有人直接肯定的說「你是Lamigo的球迷」,然後我都會想說「我是La new的球迷」。嗯,就是這麼回事。 延伸閱讀:龍戰於野 La new熊超級核彈頭黃龍義 @ 卓子傑/活力熊【棒球場上的流星】當家外野篇:黃龍義 @ 史丹利視角的體育世界 想參與更多運動議題討論?歡迎到大將軍豪洨專區-什麼都聊廢文區、運動狂人 Sports Maniα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