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業余跑者天花板:蟄伏5年PB218再創巔峰


他被稱為中國最強公務員川內優輝,無專業訓練,無專人指導,跑步一年參賽,開局即高光,首馬即使在等待朋友將近一小時的情況下還能跑出3小時48分鐘的成績,不日后他便跑出了令多數跑者稱羨的222成績。
對此他毫不在意,他說我只是把跑步這件事當作愛好來看待。
他是大眾頂尖跑者狄鋆,2017年作為馬拉松新人的他以222的成績一炮打響,巔峰不久他便不再出現,直至今年11月上馬,他以PB218的成績再度出現。
蟄伏五年,他都經歷了什么?
作為大眾跑者能獲得如此佳績,他是如何訓練的?
上海馬拉松,再次PB排名第九,他是如何看待這次成績的?
慧跑采訪了狄鋆,我們看一看他的跑步故事。
跑步很純粹
只是一門興趣愛好
狄鋆1986年出生于常州,2005年進南京農業大學,主修英文專業,成績優異,被保送繼續讀到研究生畢業,之后進入體制工作,幾年后他離開體制下海經商,目前作為一名高管,每天都要面臨著管理企業和商務洽談的繁忙工作。
在接觸跑步之前,狄鋆從未想過有一天他會站在馬拉松賽道上,至少在學校時他對長跑極其不感興趣。
但他熱愛運動,他喜愛打籃球,在球場上,他顯露出體力好、彈跳強的運動天賦,打全場時可以滿場飛奔。
但工作以后,由于接待和應酬比較密集,周末也特別忙。他漸漸發現,自己已經完全沒有時間去運動,籃球也不怎么打了,身體狀態感覺不是太好。
2015年,他開始運動,把跑步當作是一項興趣愛好來培養,主要以鍛煉身體、提高身體素質為主。

因為本身就具備運動底子,加上平時也愛運動,所以剛開始跑步,他的配速就比身邊的朋友要快一些,10公里能跑進40分鐘。

在朋友的帶動下他開始加入一些跑團,慢慢接受到新的跑步理念方法,比如間歇、LSD多個跑步方式,會考慮跑鞋的選擇更換,基礎的傷痛預防,一些中長距離的混氧訓練。
狄鋆的訓練很簡單,

皇家電子

想跑就跑,有空就跑,周一到周五以短距離10-12公里為主,周末再跑個20公里左右的長距離,周跑量大概70-80公里。
跑步一年后,2016年狄鋆開始跑馬。
開局即高光
賽道上一發不可收拾
2016年狄鋆參加的第一場半馬常州西太湖馬拉松,便跑出了1小時20分的成績。
2016年首個全馬,上海馬拉松3小時48分,但準確來說這次首馬他是可以跑進3小時的,因為38KM處等朋友拍照,耽誤了將近50分鐘。
2017年是他大獲豐收的一年,12月他連續參加了4場比賽,連續PB:
● 2017年10月15日南京馬拉松,

現金版註冊

2小時28分35秒躋身前三。
● 12月3日張家港國際馬拉松2小時24分20秒;
● 12月10日廣州馬拉松2小時22分11秒;
● 12月17日深圳馬拉松2小時22分06;

這幾乎是每周一場比賽的節奏,

魔龍傳奇試玩

成績不斷PB,那段時期他名聲大噪,被大家稱為【中國最強公務員川內優輝】。
狄鋆笑著說:“或許,我多多少少還是有些天賦的吧!”
蟄伏5年
蓄力上馬再PB
2016-2018年,狄鋆不斷參賽,瘋狂刷新戰績,這兩年可謂是狄鋆的巔峰期,但好景不長~
2018年1月金湖半馬組委會邀請狄鋆測試馬拉松路線,當天有點小雨,很冷,狄鋆跑完后沒有拉伸,也沒有做保暖措施,回到酒店洗澡時,大腿左側突然疼痛,但狄鋆并沒有重視,只是當成普通的拉傷來看待。
本以為只要休息一兩天就會無礙,但顯然沒有,2018年波士頓馬拉松狄鋆帶傷跑步,傷痛再次加重,無法繼續前行。
18年后,因為傷痛狄鋆參賽的頻率減少了很多,無論是小腿、大腿都存在一些肌肉的損傷,反反復復的傷病,并且這些傷病會持續兩三個月,讓他無法做一些針對性的練習,即使勉強參賽也會狀況百出,成績無法進步。
狄鋆回憶起很是懊悔:“那段時間安排的很不科學合理的,沒有系統訓練的意識,不然也不至于一腔熱血,有賽就報,在一個月內連續參加了4場比賽,導致傷痛累積直至爆發。
這五年期間 狄鋆因為工作,疫情和一些小的傷病,一直沒有特別系統認真的訓練,更沒有好好準備一場馬拉松,不過對跑步的熱情和熱愛一直未減。
2018年以后,狄鋆從國企單位辭職,下海創業,從原來大家口中的最強公務員,成為了企業的創始人,管理層,目前也在長江商學院EMBA就讀,

線上運彩投注

也是南京當地江豚灣灣酷跑俱樂部的創始人之一。
事業、學業的繁忙,讓他不得不縮減了大部分的訓練時間,直到2021年,公司打理的井井有條,狄鋆訓練的時間也多了一些,他的傷痛基本不再出現,他騰出了更多的時間訓練,開始為備戰馬拉松做準備。
有了系統訓練的意識,加上獨特的訓練方式,2022.11.27上海馬拉松,

RSG雷神之鎚

狄鋆再次展露頭角,跑出排名第九PB218的成績。

賽后,狄鋆向我們透露了他這次的參賽狀態,讓小編感到非常震驚。
他表示這次上馬,因為賽事消息來得突然,11.27賽事舉行,他是在11月初得到的消息,中間只留了2個星期的時間去準備,根本沒來得及好好備賽。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上海馬拉松組委會要求報名者在十天之內不能離開上海,在這期間我得到了足夠的休息與訓練,在賽前我還跟朋友進行了一次賽事模擬測試,這次測試成績不錯,給了我很大的信心。
到了比賽當天,溫度適宜,比賽前半程我還放低速度,用相對輕松一些315的配速帶一位想要沖擊PB的小兄弟跑,同他聊天緩解他的緊張情緒和體能疲勞,帶到他39公里后我才和他分開。
前面的68分鐘我基本是以中度偏上的配速前行,到后半程連續上下坡階段我的配速也保持得比較好,所以前后半程的用時差距不大,后半程跑得沒有出現撞墻反應。
一切都在預料之內,最終成績排名第九,與第八名僅差2、3秒,但我覺得如果跑法再激進一些,全場成績還有提升空間。

重質量而非數量
5點訓練建議分享
大眾跑者如果想提升成績跑進300或330,狄鋆給大家分享以下5點建議:
第一:注重高質量有氧
強調是高質量的有氧,有氧距離一般控制在12-15KM,最好是采取一種漸加速的模式,最后以馬拉松配速收尾。
這種高質量有氧能幫助你找到身體的節奏和狀態,保持一個較好的心肺功能。
第二:每周或每兩周的訓練過程中,穿插一到兩次的速度訓練
訓練的形式包括:間歇跑、爬坡、跑法特萊克,

17娛樂城

時間和距離控制在40分鐘到七八公里這個數值之內。
這種訓練,能讓你擁有較好的速度能力和心肺功能。
第三:做一些交叉訓練或身體素質練習(包括:去健身房、跑樓梯、登山)
一、強化腿部力量,對抗乳酸的能力;
二、更好的應對傷痛,不容易受傷,身體更堅強。
第四:長距離訓練不可忽視
在賽前我會安排一到兩次長距離模擬,這種長距離訓練能夠使身體去適應馬拉松,后期遇到撞墻或乳酸堆積情況,也能更好的去應對一些不確定因素。
第五、注意飲食和作息及比賽中的能量補給
以這次上馬比賽為例,我在上海呆了有將近一個禮拜的時間,期間規律的睡眠,合理的飲食(高碳水化合物,低油脂的飲食),讓我的身體處于一個非常具有能量的狀態,然后在比賽過程當中,要注意能量膠、水的補給,這個都是不能忽視的。

明天狄鋆在自己的抖音賬號(抖音:奔跑中的狄鋆),有一場經驗分享會,如果大家有更多想要了解的,歡迎關注他的賬號與他溝通交流。
總結
采訪結束后,狄鋆和小編分享了他一直喜愛的一段話,讓我覺得很受益,小編也分享給各位跑者:“興趣和熱愛是最好的老師,當你把自己認為對的事情做到極致的時候,你自然就可以向周圍的人證明這個事情是正確的,也會去感染和服務更多的人。
在跑步或生活中,不要去追求一個特別遙遠的目標,要給自己一些持續性、階段性的目標,即持續性的小贏(small wins ),跑步是一步一步的,每個階段,給自己small wins ,給自己一個獎勵,不要去在乎點點滴滴的得失,要有足夠的耐心。“

狄鋆從巔峰時期到重新出現在馬拉松賽道上,歷經5年,中間起起伏伏,始終堅持實屬不易。
你可能以為他的成績大多源自天賦,但天賦是一部分,更多還要歸功于他背后的努力和科學嚴謹的訓練方法。
接下來狄鋆計劃參加珠海或深圳馬拉松,目標215,他表示他不會強迫自己去完成不切實際的目標,這個目標是可行的,只要好好訓練,努努力還是可以達成的。
最后,我們祝福狄鋆!
祝愿他在接下來的賽事能順利PB,早日實現215的目標!,